一带一路给我们的智识挑战(2)

来源:俄罗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个方面我讲一下“一带一路”给我们打开的新视野。我想追问的是:环绕着中国的海“路”和陆“带”,除了经贸方面的相关性以外,还与我们这96

第二个方面我讲一下“一带一路”给我们打开的新视野。我想追问的是:环绕着中国的海“路”和陆“带”,除了经贸方面的相关性以外,还与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悠久历史、复杂族群和多元文化有什么有机的关系?当下的中国,一方面是综合国力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工资增长速度上也是最快的;另一方面是在国内外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来自内陆亚洲边疆的所谓“三股势力”的威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关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河殇》开出的药方是拥抱蓝色(海洋)文明,实际上就是“西化”,曾被批判为自我矮化、虚无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带一路”是在中国日益紧密地融入同时也塑造着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提出来的。如果说《河殇》时代人们对世界格局的认识是西方中心主义的,那么,“一带一路”强调的“互联互通”则符合了中国一贯提倡的构建更为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美国一贯以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在非西方地区推行发展援助,其背后的逻辑和观念则是等级化的、是美国中心主义的,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发展主义的。“一带一路”强调的是互利互惠、平面化、网格化、多中心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

从中国自身的文明观和历史观的角度来说,“海上丝绸之路”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文明的海-陆复合性特征,陆上向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则提出了反思传统的中原中心主义史观的时代课题。

一方面,中国既是海洋国家,又是大陆国家,大陆性是中国文明的历史轨迹,“海洋性”没有得到充分认知。现代文明是海洋文明。“海上丝绸之路”逼问的是如何突破传统中国的海洋观。

另一方面,在历史观上,如何摆脱中原中心主义的陈旧叙事模式,客观地看到中国历史的内亚性和中原性的内在一致性,尤为重要。这不只是讲历史上的多次民族融合,也包括历史上出现的多个中国大地上的传统政权,都是中原性和内亚性的复合。

从这两个复合,即海洋与大陆,中原与内亚,可以清楚地为当代中国的定位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考路径,从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对舒缓国内紧张的民族情绪,也有釜底抽薪的作用。

中国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回答。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一个人的身份和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流动不居的。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经常地就不仅仅是个历史问题。我们处在绵绵不绝的时间洪流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个人或群体都要不可避免地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总要不断地回到自身,重新地提出“我(们)是谁?”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后冷战时代的土耳其是这样,对于长期纠结在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是这样,对于崛起中的中国也是这样。“一带一路”为我们打开了这样的一个新的视野,说到底,也还是一个智识上的挑战与考验。

文章来源:《俄罗斯研究》 网址: http://www.elsyjzz.cn/qikandaodu/2021/0722/670.html



上一篇:俄罗斯经济未来发展之路
下一篇:芭蕾是如何影响时尚的

俄罗斯研究投稿 |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 俄罗斯研究版面费 | 俄罗斯研究论文发表 | 俄罗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俄罗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